女排世锦赛已经落幕,中国女排遗憾止步八强,这让人感到无限惋惜。球队未能更进一步,许多人不禁感慨,如果老将朱婷、袁心玥以及刁琳宇能够参赛,结果或许会完全不同。

对于女排的更新换代,笔者认为不应是彻底推倒重建,而是注重传承。新人需要老将的支持和指导,在比赛中逐步积累信心,学会敢打敢拼,而不是一味地换掉所有老将。如果强调更新换代,前提必须是队伍已经发现了一整批各个位置具备足够能力的球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人员更替。
回溯雅典周期,中国女排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那时的球员已经在各自母队联赛中展现了出色表现。她们在各自位置上独具优势,形成了不可或缺的战斗力,让其他球队难以撼动实力。
再谈里约周期,三大赛始终维持良好成绩并非偶然。郎导并没有直接放弃上一周期的绝对主力,诸如惠若琪、曾春蕾、杨珺菁、魏秋月等,而是稳扎稳打,在逐步融合新生力量的同时,将老将作为核心进行过渡。这样的稳健策略保证了球队的成长。例如,如果2014年立即让张常宁、丁霞和袁心玥主打,没有经验,新队员的表现很可能难以支撑整场比赛。丁霞需要时间成长,张常宁一传尚不稳定,袁心玥也不具备持续的奇兵作用。过渡时期的经验积累让中国女排能够在关键比赛中坚持到底。
东京周期的策略同样遵循了这一原则,龚翔宇逐步接替曾春蕾,张常宁通过里约周期的沉淀,在惠若琪退役后成长为核心主力。而副攻位置则由袁心玥、颜妮逐步固定下来,这都建立在上一周期的老将带动作用上。郎导的大范围换血多集中在自由人位置,这对整个队伍的命脉基本没有产生影响。
然而这一周期,球队核心阵容的变化过于突兀,朱婷、袁心玥以及此前的主力二传刁琳宇未能参与过渡,很显然对中国女排造成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二传位置上,两名新人缺乏联赛和大赛的实战经验,关键时刻谁能站出来顶住压力成为问题。张籽萱虽在青年队展现过实力,但二传这个关键位置需要新老结合才能有默契,两个新人互相切换难以完全互补。殷小岚联赛常打替补,传球表现尚未达标,团队连接能力仍待提高。

同时,张籽萱拦网能力薄弱的缺点在比赛中显露无遗,淘汰赛中对手通过她突破屡屡得分。相比之下,此前刁琳宇在二传位置上的拦网表现能够有效限制对手主攻打出气势。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新人正缺乏老将的带领与指导,而这是目前中国女排最大的短板。